关注数学发展弘扬科学精神

关注数学发展,弘扬科学精神,专注数学科普

您的位置:主页 > 数学史化 >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作者:数学原来如此发布日期:2020-06-10 22:11浏览次数: 来源:网易号

“平面”的定义是什么,你还记得吗?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数学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熟悉是因为数学处处可见、处处可用,升学考试还不得不学。陌生是因为我们自以为很懂数学,有时却连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都描述不清。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回忆模式:什么是“1”?什么是“直线”?什么又是“无穷小”?

你可能会觉得这三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它们的确很常见、你或许还能想象得到。但是你定义不了它、而只能靠下面的描述。比如,从1个苹果、1支笔中得到数字“1”,从直尺、线条中得到“直线”,从递归的角度理解“无穷”。

事实上,“1”、“直线”、“无穷”这些数学概念在自然中压根儿就不存在,它们都是数学家对物理世界高度抽象后的产物,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没有可能被定义呢?无数的数学家为之绞尽脑汁,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数学家们妥协了,既然无法定义,那干脆就不定义了,大家能理解就行。

这样的处理方式,看似随意,却是很负责任的。我们可以从数学家二千年来对“平面”定义的打破、重建、回归本源来窥探一二。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一、平面的朴素概念

几何学起源于古埃及的田地测量,测量就需要用到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等相关数学概念[1]。由此可以推测出古埃及人已经有了对几何体“面”的直观意识[1] 。“面”是向“平面”过渡的关键一步。但是受限于时代,古埃及人并没有做到更多,这样的关键一步仍旧得在古希腊的沃土上迈出。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第一个抽象出“平面”概念的学者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 of Elea),他将几何对象分为三类:直的、曲的、混合的。其中,如果一个二维图像是“直的表面”,且直线与之可以在任意方向重合,那它就是一个“平面”

 4 巴门尼德.png

巴门尼德

这样的定义立足于“直”,并借助直线表达了平面具有的两个特点:平面是平的、平面可以无限延展。但是巴门尼德没有给出更多的关于“平面”的信息。于是到了公元前3世纪,“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在《几何原本》中采用了下面完全不同的定义[2]:

“面”只有长度和宽度,而“平面”是与其上直线一样平放着的面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巴门尼德和欧几里得关于“平面”的定义是朴素的,基于人们对于平面的直观认识,但也有一个缺点:用词不够清晰,以至于在命题推理中不能使用。后续的古希腊的数学家(如海伦)试图改变欧的定义,但是也带来了其他的缺点——重复性判断(莱布尼茨)。自海伦以后的一千多年,几何学没有太大的发展,人们关于“平面”的概念自然就讨论得少了,这一状况要直到17-18世纪才有所改变。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莱布尼兹

二、平面的构造性定义

17世纪的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关注到了欧几里得对于“平面”概念的定义缺陷,以及海伦定义的啰嗦(海伦定义:平面是具有以下性质的面,它向四周无限延伸,平面上的直线都与之相合,且若一条直线上有两点与之相合,则整条直线在任意位置与之相合)。经过深思熟虑,他给出了“平面”以完全不同的定义方式:

平面是一组这样的点,它们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注意到:如果A、B为空间中两定点,则“到A、B距离相等的点”可以组成与线段AB垂直的平面α。【证明如下:如图,若M∈α,O为AB的中点,AB∩α=O,且AB⊥α,则OM为△ABC的中线和垂线,因此MA=MB。】

这个定义完全是“构造性”的,不但很简洁,而且从三维空间来给出定义,是对平面定义的一大创新。这一时期及18世纪,在莱布尼茨定义的引领下,很多数学家都给出了平面其他形式的“构造性定义”。

另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是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傅里叶给出的:

“平面由经过直线上一点,且与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构成”。

在此基础上,傅里叶推导出了平面的一些重要性质。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傅里叶

莱布尼茨、傅里叶等给出的“构造性定义”,较之欧几里得、海伦的朴素定义,表达简洁且可用于推理。但是先于“平面”而给出“垂直”等概念是有些不太恰当的。因此,他们的构造性定义也没有推广开来。相反,另一位看似不顶尖的英国数学家给出的“包含式”定义却大受好评。

三、平面的包含式定义

18世纪,英国数学家辛松给出了平面的定义:

“平面是具有下面性质的面,通过其上任意两点的直线完全包含在该面上”

“辛松定义”与海伦的定义神似,但具有简洁、直观和可推导性双重优势。因此“辛松定义”被18世纪的大部分教材所采用,勒让德还利用他的定义证明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三个重要定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该定义是首先确定了平面,然后再通过其上的直线来定义。但最致命的是“辛松定义”还是存在逻辑问题,下图为克雷尔推理[3]。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克雷尔推理

数学家们又郁闷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的定义,却仍然有缺陷。包括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在内的着名数学家又一次开始寻求平面新的定义方式,但一切都是徒劳,他们都没有找到一个即使是令自己满意的定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们不知道答案。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更具有现代数学思维的数学家来给出,他就是希尔伯特。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希尔伯特

四、平面的公理化定义

经历了2千多年,数学家们反复的折腾,让希尔伯特明白一个道理。这么原始的概念是没法定义的,如果希望彻底的弄明白,那就只有一条路——不加定义,而只描述。这就是希尔伯特的公理化系统。在《几何基础》一书中,希尔伯特将点、直线、平面作为原始性概念来研究,并把《几何原本》中的一些命题当作公理来处理(辅助理解平面的概念)。

公理化定义经过20世纪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被写入各地区教材。我们高中时候必修2所学的平面概念也是根据希尔伯特的描述性定义来编写的。

争论了两千多年,平面的定义在20世纪才被认为是弄清楚了,直观、简洁、可推理、以及逻辑问题在这一系列争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更本质的问题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为何定义得如此之难?我认为一个关键点是基础概念的基础性。既然基础概念是“起点”,为什么还要定义它呢?这就是希尔伯特成功的关键。

历经2千年,数学家们也没定义好的“平面”,希尔伯特巧妙解决

再者,寻求一个更基础的基础来定义现在的基础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它已把原来的基础变得不再基础,而这样的过程也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所谓“起点”、所谓“基础”,如果不人为规定,将会混乱得一塌煳涂。

对于平面定义你有什么看法或者心得呢?不妨留言告诉小编吧!

主要参考文献:

[1]. 世界数学通史.梁宗巨.辽宁教育出版社.2015.1

[2]. 几何原本.欧几里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3

[3]. 数学史融入立体几何教学的行动研究——以直线、平面为例.沈中宇.2017.5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做陈列之用)

[责编:雨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