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0-26 20:40 浏览次数:
目录
1.周向宇院士:无用之用 众用之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2.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3.汤涛院士为初小学生推荐过的几本数学读物
4.北大数院|统计科学中心发表新冠肺炎国际应对措施效果评估文章
一、周向宇院士:无用之用 众用之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周向宇:科学研究不仅要做“有用之用”的“显功”,也要做“无用之用”的“潜功”
基础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对奥秘的好奇与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望,不一定是为了实用目的,甚至并无实用背景,常常表面上看可能与实用联系不明显,貌似“无用”,但其奇妙的价值便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日后有着神奇的应用与实用。例如,芯片是新科技革命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之一,当前正面临着被“卡脖子”的困境。芯片制造离不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而这正是基于“无用之用”的布尔代数。
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应于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而她通常正是由“无用之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完成。缺乏“无用之用”的科学研究,科学知识体系将残缺不全并缺乏活力,将使基础科学研究起不到科技创新的源头与先导作用。加强包括“无用之用”的基础科学研究,成为“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国”,是通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与必然要求。
查看原文:
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白春礼: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京揭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在致辞中,白春礼系统阐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在中科院成立哲学所,正是为了聚焦于科技发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学问题,以及与哲学紧密相关的科技问题,从哲学角度助力科技创新,为中国科学的跨越式发展,乃至未来的科学革命,寻求更为坚实、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础。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哲学是科学之源。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从科学发展的动力来看,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才能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营造有助于独创性观念产生的环境、夯实突破性成就生长的基础?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反思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规律,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查看原文:
三、汤涛院士为初小学生推荐过的几本数学读物
一个朋友要我推荐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给她初一的孩子,我整理了一些,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自取。其实有一部分也适合小学高年级。没有严格排序,粗略的阅读顺序,大致可以按从右到左。
除了自身的研究以外,汤涛院士还写科普,他在香港浸会大学时和同事们办了一本数学科普期刊《数学文化》,并担任主编。《数学文化》的主要读者是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科普教育,通过一个个数学传奇故事、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让他们发现数学之美。
汤涛院士认为,数学不是算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可以培养人的好奇心。而目前的数学教育往往培养了好胜心,没有带来激发兴趣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中小学老师和家长来说,要培养有后劲的学生,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查看原文:
四、北大数院|统计科学中心陈松蹊课题组发表新冠肺炎国际应对措施效果评估文章
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数学科学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双聘教授陈松蹊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文,对较早开始疫情的25个国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揭示了快速应对和高强度政策对于控制疫情的重要作用,对于防控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反弹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查看原文:
Comparing containment measures among nations by Epidemiological Effects of COVID-19